心脏性猝死

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的自然死亡,通常患者在症状发生1小时内就会死亡,导致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致命性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,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。

症状表现

当发生心脏骤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、呼之不应、牙关紧闭,四肢抽搐。如未能及时救治,患者很快发生心脏性猝死,此时心跳呼吸停止、大动脉搏动消失、瞳孔散大、反射消失。

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,及时有效的抢救仍有可能避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。若超过4分钟仍未施行有效的心肺复苏,病人将失去生存的可能,即使呼吸心跳恢复,脑部也可能已有不可逆损伤,变成植物人。

疾病危害

心脏性猝死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。在美国,在所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中,猝死大约占63%。每年猝死夺去的生命甚至超过因脑中风、肺癌、乳腺癌及艾滋病而死亡的总和。目前,美国每年有30-4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。我国每年有54.4万患者被其夺去生命,居各国之首。绝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医院外,院外心脏骤停抢救存活率仅为2%-15%。我国院外抢救成功率不到1%。

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往往无征兆,很快演变为致命心律失常,导致心脏无血液输出,几秒钟内患者就失去知觉,数分钟内就可能造成患者不可逆的心脏性猝死。


诱发原因

“三高”: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。

吸烟:目前在心脏性猝死者中,有90%以上都吸烟。

不良饮食习惯: 酗酒、暴饮暴食、摄入过多的高脂肪、高蛋白类食物。

不良生活方式:工作忙碌、熬夜、锻炼少、身体肥胖、或者锻炼不当,过度剧烈锻炼等。

工作、精神压力过大:往往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梗。研究表明,精神紧张、情绪激动、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。

应对策略

生命支持抢救:心肺复苏、电除颤、气管插管、抗心律失常药物、增加心排量药物等 。

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

本网站内容仅为相关疾病、疗法的健康科普,如若涉及具体疾病的诊断、治疗、康复、急救等,请务必前往医院就诊,以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为准。涉及医疗器械的具体功能、性能、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的,请以其注册文件等相关文件信息为准。